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随州纪行
作家的灵*在路上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随州纪行
本报 毛传荣
“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
“时间和数字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只要你掏出心来追求它,它就属于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这两句话都不陌生。这是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头,主人公乔光朴的两句话。这篇小说被称为新时期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
今年10月20日,这篇小说的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来我市采风,其言行举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是景色之*
因为经常外出采风,蒋子龙可谓见多识广。第一次来随州,他对随州印象不错。
他先后参观了千年银杏谷、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玉龙温泉景区。在千年银杏谷,他看到那么多古老的银杏形成群落,十分惊叹。
走在浓荫蔽日的高大银杏树下,他抚摸着苍老的树皮,凝神屏息,若有所思,好像在与一位千岁老人对话。
他说,信步于银杏谷中,角角落落都能看到一棵棵古银杏,感觉特别好,这在大都市里是难得一见的。
银杏谷里众多的文化元素引起了蒋子龙的极大兴趣。有一棵树被称为“公哲圣树”,记载了季梁在树下顿悟 “民为神主”思想的故事。有一棵树记载了李白称季梁为 “神农之后,随之大贤”的掌故。还有一棵树进述了一个“母慈子孝”的故事,是说老树将死,杏乡人采用“搭桥术”,把小树嫁接到老树上,反哺母亲,供给营养,使枯树返童。他感叹:这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爱的见证。
他说,文化是旅游之*,更是景色之*;景色有了文化才有了味道,给人启迪,让人留恋。
题赠大有深意
蒋子龙也喜欢书法,且颇显功力。采风期间,他应邀为景区和同行人员留下不少墨宝。
他为玉龙温泉题赠“神水”,为千年银杏题写“圣树”,为银杏谷题写“天然氧吧”。
他为几位领导干部题赠“识以学深,品于骨见”、“风清气正”、“惠风和畅”,为几位作家题赠“文如其人”、“上善若水”,为一名年轻女士题字“如意”。
这些题字看似信手掂来,实则颇具匠心、大有深意,寄寓了他的期望。
蒋子龙特别喜欢“大道无形”四字,他曾将“大道无形”四字多次题赠友人——他认为脚下千条路,若想事业有成,不在于选哪条路,而在于你为此付出怎样的努力。
题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蒋子龙有求必应,一口气题写了数十幅字,直写得手发酸,腿发软,头冒汗。可是他硬没有说出一个“不”字,有时还亲自拿着他的大印,端端正正地盖上。末了,他打趣地说:“幸亏我常常游泳锻炼,不然今天算是爬下了!”
百闻不如一见,谁说蒋子龙严肃冷峻,不易接近,他其实是外冷内热,宅心仁厚。
读书是与智者结交
“现代人总是借口工作忙,没时间读书、学习。读书在你的生命里,占据了怎样的分量?”
说到读书,蒋子龙的眼里放着光,继而侃侃而谈。他说:“读书是我生命的必需。我每年花三四个月采风,三个月读书,半年写作。”
在家里,当身心疲惫的时候,他最爱的是去逛书店。他说:“走进书店,就像农民走进庄稼地,能激发想象力,有一股想扑下身子干活的冲动。”
蒋子龙对书的话题很有感悟。他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但唯有读书是与智者结交。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人生,不是因为跟人接触的多,而是因为接触的好书多。
蒋子龙说,他家里最值钱的是他的书房,三面墙都是大书柜,从地面直顶天花板,就像一座书城。他每天乐在其中,不能自拔。这是他向来最引以为豪的,也是最感到惬意的。即使这样,他仍很苦闷,因为有太多的好书,读不过来。因此,他对古人的一句话体会最深:存书容易,能读为难;能读容易,记住为难;记住容易,能用为难。
作家有“作”没有“家”
蒋子龙是当今文坛上为数不多的 “重量级”作家,也是一位高产作家,目前著有作品近百部。
与蒋子龙交谈,不能不谈到他的《乔厂长上任记》,这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由此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空前的大解放。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率先反映这一变化。于是,崛起了一批新生代作家,蒋子龙就是这个后来被称为“改革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乔厂长上任记》也伴随着这个特殊时代被载入史册。
蒋子龙说:我出身农村,曾当作兵,也在工厂干了不短的时间。我的很多作品写的是工厂里的事,这是我熟悉的生活,也是最拿手的。《乔厂长上任记》写的是我 “血液里的东西,命运里的东西”,写的时候一气呵成,连修改都没来得及就发表了,居然产生了轰动。
在蒋子龙看来,作家是时代的歌者,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品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作家脱离生活,闭门造车,写出的作品必定缺筋骨,缺思想,缺行动。因此,真正的作家应该只有“作”,没有“家”,他的灵*、他的精神应该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