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草民·英雄志
年11月6日,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打响了!
曾思玉司令员、王昭政委把《晋察冀画报》战地记者兼纵队摄影股股长高粮叫到司令部,命他代理团长兼政委……
栾城战斗打响,美式B-29重型轰炸机在低空狂轰滥炸,显然已经看到地面拿着摄影机的人,断定这里是高级指挥所,一排重型炮弹直接就扔了下来……高粮刚和通讯员卧倒在一截墙头里面,就被巨大的气浪给震晕了,被埋在土里!结果误传一个记者被炸伤牺牲了!还刊发在《子弟兵报》上……
那一天,他的蔡司伊康折合式相机“弹不虚发”一卷十六章拍了十四个不同的场面镜头,可以说:高粮抢拍下来的珍贵历史镜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来的”!
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高粮积累了丰富的摄影经验,在年主编出版了《新闻摄影例》,后来又出版了《新闻摄影基础知识》分享给记者和想做记者的人们,用自己的经验带新人入门……
实际上,高粮在抗美援朝时期,就是兵团的摄影科长,带着多人的摄影队伍,被称为“照像司令”活跃在战场上,作为领导或说是管理者是有其独到经验和模式;难能可贵的是:他作为记者,除了优秀的作品,还被称为“老百姓记者”、“硬汉子”……
作为新闻晚辈,我最看重的是他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锤炼出来的“新闻观”!
老百姓记者:过六关,无私者无畏!
高粮认为,作为一个革命者,尤其是做一个人民的记者,首先应具备的素质是:刚直不阿,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主持正义!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大公无私,要懂得无私才能无畏,而后才能秉笔直书和坚持真理!
所以,一个好记者,在自身的修养中,除了文化和政治素养外,还应过六关,那就是:生死观、荣辱观、地位观、女色关、贫富关和苦累关!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可能当好人民的记者!
高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年在军调部时周恩来、耿飚同志这样教导他:你首先是一名战士!高粮感慨:笔也是我的武器啊!林则徐还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何况我还是革命战士?写!
他揭露过山东烟台的假劳模、河南新乡抢男霸女的“植棉能手”……正因为这种嫉恶如仇的作风,他个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是他无怨无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奔赴河套平原揭开了“六只老虎”(电老虎、水老虎、粮老虎、油老虎、糖老虎、路老虎)的盖子,为农民请命!为此还找到了当时的自治区书记周惠同志!捅了马蜂窝,被群起而攻之,结果事情引起了高层重视,那些准备围剿他的调查组成了“抓老虎”组,到下面查不正之风和抓坏人去了!
他自认为“为正不正之风、促使党风好转起了一点作用”,仅此而已!
高粮的新闻实践,值得研究和探讨
老新闻人安岗解读高粮的新闻实践和作品,这样下结论:
一、新闻反映时代的声音!一条好新闻不会消失,历史越久,新闻价值越重,人民永远用一种喜悦而自豪的感情爱抚着它。
二、新闻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形象的,都不应摆布,应当是生活斗争中抓拍出来的!
三、新闻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四、一个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也要有“硬功夫”!
高粮的工作、处事、看问题……给安岗这位新闻理论教育家的总印象是:他是一条硬汉子!坚持不懈地拿出自己优异的工作成绩丰富新闻事业,用自己的双手实践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这一点值得新老同志学习!
高粮的摄影好,文字报道也很棒!年关于土地改革的一篇通讯《鼓》,被编入边区的课本,这就是入选教科书了!“双枪将”——两个含义:一个是一手拿枪一手拿相机;另一个是一手拿相机一手拿笔!
高粮·观点
之一、作为记者,抢位置也跟抢镜头一样,要快!只要山羊能走的地方,摄影记者也能到!
之二、摄影是光荣的职责,不仅要具有纪实性的新闻价值,而且应争取今后成为历史的见证!
之三、做好记者,要长期生活在群众之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鲜明的立场!
之四、新闻工作有四个特点:体力劳动加脑力劳动、勇敢加技术、敏感加速度、文字加摄影。
之五、好记者的四个条件:想当“官”不能当记者,身体不好弱不禁风不能当记者,脑子不灵活不能当记者,怕苦、怕累、怕死不能当记者!
编后语: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已经20多年,也做了一些事,每当我看到高粮前辈的作品,就有些自形惭愧,觉得自己那点沾沾自喜跟这些前辈们比起来,就像是小草与大树比高,不自量力了!
但是绝不可以妄自菲薄,因为这些前辈也是这么一点一滴过来的,每次翻阅这些口述的历史,真是见字如面,就像是亲耳聆听他们带着浓重的易县口音教诲和提携我这样的晚辈,这就是穿越时空的力量吧!
我读高粮前辈的回忆录很晚,但是相见恨晚,这迟到的“加持”也是“加持”,在恍然大悟中觉醒,在灵机一动中豁然开朗,在厚积薄发中奋进!
实际上,我们现在很艰难,每天照照高粮前辈这样的“镜子”,总能找到一股自信的力量,使我不断摸索和精进……
注:本文根据高粮回忆录《历史的脚印》整理,文中图片来自于历史老照片和相关时代剧照
链接:本文涉及主要人物及与高粮交集时段
安岗(.12~.04),男,原名安正元,笔名郑远,天津市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优秀领导干部,著名新闻理论家教育家,晋冀豫解放区新闻事业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经济传媒的奠基人之一,经济日报原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社务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第一任主任、教授,原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新闻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原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文教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