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表现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90309/6943626.html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中国春节年俗的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
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正式过完。
“元”是第一的意思,“宵”指的是夜晚,元宵节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元宵节都特别重视。
元宵节又称灯节,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在这个节日里出门赏花灯、逛灯市。
在赏花灯的同时,还有猜灯谜、击太平鼓、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等热闹的活动。
可惜今年的特殊情况,街上没有华灯,路上没有行人,大家都在闭关修炼。
一起在诗词中领略初唐上元节的盛况吧!
据说这首诗是苏味道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
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载:
武则天时,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
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们早已淡忘,唯有本篇传诵不绝。
苏味道是何人?
苏味道,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县)人。九岁能诗文,20岁中进士,先后三度为相。
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
杜审言是何人?著名的大诗人杜甫的爷爷。
苏味道的后人也有一个大名鼎鼎家喻户晓的人物。
那就是苏轼。
苏轼是苏味道的第十一世孙。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首联描写洛阳皇城端门灯火辉煌的热闹场面。
“火树”是指树上挂了许许多多的灯,大部分以红色为主,就好像树着火了一般,所以叫“火树”。
“银花”也是指树上挂的彩灯和装饰。
“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处处如此。
元宵节端门观灯的风俗与唐明皇的父亲唐睿宗有关。
他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很隆重的布置和庆祝。
每年到正月元宵的夜晚,他就会令人扎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长安灯市规模更大,燃灯五万盏,还有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如今“火树银花”现在已经演变为一个成语,柳亚子先生《浣溪沙》第一句即写到:“火树银花不夜天”。
“星桥”是一座名叫星津的桥,是天津三桥之一。
天津三桥并不在天津,而在洛阳。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道桥。
“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星桥是整个东都洛阳最重要的一座桥,这座桥北边是皇城和宫城,也就是皇宫和*府办公区,南边是老百姓的生活区。可想而知,平常这座桥是戒备森严,不允许随便出入的。“铁锁开”是说元宵节的晚上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锁上城门,禁止出行。
这是法律的严格规定,犯法会受到重罚。
因此如果你一不小心穿越回了唐代,是没有夜生活的。
但是在上元节这一天,法律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
所以这条河这座桥上的铁索都给打开了,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上街逛花灯。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颔联从写环境过度到写人。
人流如潮,车水马龙,达官贵人的马蹄溅起飞扬的尘土;明月当空,照耀着人头攒动的人群。
元宵节的这天晚上,人流如织,达官贵人可以骑马坐车观灯。平民百姓边走边看也是其乐无穷。
“明月逐人来”的“逐”字极妙,它把月亮拟人化了。
月亮好像也喜欢热闹,哪里人多,它就也追逐着人们到哪里去。
这一“逐”字就让月亮活起来了,把元宵节这种欢快热闹的气氛完全烘托而出。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颈联写游人之乐。
“伎”指以歌舞为业的女子,即歌女、舞女。
“游伎”指的就是边走边唱歌跳舞的表演的女子,大概类似于我们看到的游行花车。
“秾李”语出《诗经》中“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这里指表演的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落梅”就是《梅花落》,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有许多著名的诗篇中都提过这首曲子,例如李白《*鹤楼闻笛》一诗“*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可见梅花落是当时最流行的曲子。
试想花灯璀璨夺目,歌伎艳若桃李,还有流行歌曲相伴,是不是其乐无穷呢?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宵禁的元宵佳节之夜也是有尽头的,尾联表达了人们对这欢乐时光的无限留恋之情。
“金吾”指的是金吾卫,是巡查有没有人违反宵禁的专门掌管京城戒备的人员。
“玉漏”指的是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工具,即滴漏。
元宵节这种欢乐的夜晚一年中只有一次,所以人们都格外珍惜。
他们跟玉漏商量说:
玉漏啊,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时间啊,你慢一点吧!让这欢乐的时光再长一点,再长一点。
这首诗不仅辞采华丽,描摹生动,而且对仗工稳,结构紧密,称得上是初唐五律的典范。
《唐诗成法》说此诗写“元夜情景,包括已尽,笔致流动。天下游人,今古同情,结句遂成绝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