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黎村玄通寺记
杜焕京
九曲槐河,宛若巨龙,横亘在石家庄南部平原。滔滔河水流至黎村,遇拨水头折向东去,这里便形成了宽阔的黎村湾。六百年前,明朝官府在此划地五百亩辟为牧马草场,这里槐林夹岸,绿草如茵,槐河似一条银链穿过草场,蜿蜒东去。河边垂钓的老翁,河中戏水的顽童,田间劳作的农夫,悠闲的马匹徜徉于槐林与绿草之间,恰似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彩画。具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玄通古寺,就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河湾南岸
黎村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便有人居住。一九九六年一场洪水冲出旧村遗址,陈砖旧瓦、明代石碑皆见光日,村民打渔时捡到完整的绳纹陶罐,专业人员鉴定为汉代陶器。至盛唐,黎村已是一个中等村庄,槐水萦圩,土地平行,民性质厚重,力农桑、尚气谊、多朴而寡华,实奉佛行善之村。尝闻佛教起于西域,至汉流而东,东方之人始相率而始之,建寺以为栖佛之地,朔望拜礼焉。因初至所止,村民于村东南一里许建寺曰玄通者,盖为奉佛之所,即佛之域,欲其徒生乎东,慕乎西,以清净寂灭为家法,以明心悟性为旨归,以慈悲救济为功行,报四恩资三有,探西来之本致,觉本土之昏迷,意如是耳。这便是始建玄通寺之由来。
明崇祯县志记载:玄通寺在县南十五里黎村,金大定三年重修。玄通寺自唐肇建,至大定越四百五十年,多有修缮,但文字无考,大定三年的重修缘于一段历史。北宋末年,宋辽、宋金争霸中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寺庙涂炭,佛像被毁。宋高宗赵构退避临安,建立南宋,金国完颜氏统治北方,百姓相对安静下来。本村善人遂谋修葺寺庙,全村夫役村匠参与搭盖,或取诸柴薪,或取诸包揽,戮力同心,不日而成。新建正殿三楹,塑石佛像一尊安于殿内;建东西配殿各三楹,建穿心殿三楹,塑泥佛像数尊安于各殿;周围筑以垣墙,并建山门一座,以通往来封闭,巍然一方。县志又载:金时崇尚释教,寺院多蒙赐额,皆有碑记,可惜黎村玄通寺重修碑刻不复存在。
明永乐五年,槐河发生特大洪水,旧村冲毁大半,部分村民弃村远走他乡。又清顺治五年,自春徂夏,晴少。六月雨二十五昼夜方止,墙垣尽倒,房屋漏塌,近河之处,稼禾皆冲,桑田变为沧海,旧村荡然无存。村民一支东迁不知何处,一支西迁于上张,另一支迁于现址,黎村颓变为蕞尔小村。因灾害所致,则成者圯,庶事堕,悠忽不振,渐寻而衰飒,寺院香火渐不如前。至清康熙二十七年,佛殿既深风雨摧残,神像颓然就敝殿宇亦几不蔽日星也。本村善人谷臣膝下四子,父子皆乐善好施,每逢朔望,谷臣必携四子到寺庙而瞻礼其间,睹其宏邃则竦然,见其倾圯处甚凄然也。于是,勤身节用,储粟庇材,慨然而欲新之,遂谋诸本村木匠张有等,同力修葺。北岩村府庠生员智日曝,邑庠生员智益明、智问、智阁等二十六人资助。本村施主谷姓八人、杜姓六人、张姓六人、王姓十人、杨姓六人、共三十六人参与搭建。赞皇县北潘村、孙庄村、本县东张、东正村多名善人或出工、或捐资助建。是年此工告成,住持僧永来勒之于石,以垂不朽。
清同治年间,玄通寺再次重修,形制如旧,规模扩大,寺产倍增,香火空前。至清末民初寺院土地已达一百五十多亩,骡马大车,耧犁耠耙,水井碾磨,各种农具齐全,院后槐林环绕,院左松柏合围,院右枣林成片,院内佛号经声袅袅回响,此也钟灵毓秀,真乃一方宝刹也。辛亥炮响,帝制覆天,*阀混战,恶霸横行。邻村“四大天王”觊觎庙产,盗卖土地,砍伐林木,拆毁殿宇,砸烂佛像,千年古刹轰然倒下。乡民义愤填膺,告之官府,县官贪赃枉法,颠倒黑白,责罚众僧。老吴高僧常住正定,与省府高官过从甚密,忍无可忍参劾赃官。越三日,新县长刘绂曾赴任,重审此案,判“四大天王”向黎村乡民及寺僧认罪,帮黎村建小学一座,请上等教师一名,年出资一百四十元,是年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七十年,历史竟如此惊人相似。村民谷玉海膝下亦有四子,父子五人皆通商道且积德行善,虽寺庙不存,但朔望礼拜经年不断。一九九五年,谷玉海、冯大锁夫妇偕四子,愿鸠私财,建寺礼佛。不足一载佛殿告竣,新建大殿三楹兼山门一座,深埋地下数十年的释迦牟尼石佛像重新安放殿内,佛事活动日渐兴盛。得道高僧释宽诚,四处讲经说法,教徒遍布于晋冀京津,每走一处必建寺庙一座,闻黎村正建寺院,便欣然而至在宽诚大师住持下,香火更旺,教徒居士纷至沓来,寺院又新建禅堂、客房、橱库四十余间,一方道场初步形成。
天下大治,则废者举,百业兴,朝气勃勃,自成一代规模,玄通寺又逢千载兴盛之机遇。宽诚法师顺应民意,发下宏誓大愿,再次扩建玄通寺,建大殿栖万佛以供瞻礼,设道场聚众徒教化黎民,开一代向善新风。二00八年扩建工程开始,八方善徒慨然相助,富者输财,壮者输力,巧者呈艺,木石瓦甓,万费俱集。本村善人谷立章,栾城善人王永利、勤身节用,捐资不啻数百万金已。宽诚法师不顾身疾,讲经化缘,呕心沥血,昼夜相守,大殿如笋遇甘霖,拔地而起。不越三年,寺院告成。万佛殿整体建筑宽四十五米,深三十四米,高二十ー米,双脊歇山重檐顶,上盖*瓦,金碧辉耀。前殿一亩有余,无梁无柱,高大庄严。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尊佛像通高九米供于正中,万尊浮雕铜佛列于周壁。殿前汉白玉大型浮雕分列两侧,东曰:韦陀菩萨,西曰:伽蓝菩萨。后殿三层各三百平米,一层念经堂,二层讲经堂,三层为藏经阁。大殿东西两侧各三层,建房六十楹,以供僧众居士住宿。东配楼两层,长六十米,宽十米,一楼为客堂、斋堂、延生堂,二楼寮房二十六楹。西配楼两层,长宽同东楼,一楼为石佛堂、往生堂、库房及流通处,二楼寮房二十六楹。南面正门为天王殿五大楹,面南供弥勒佛,面北供观音菩萨,四大天王分供两侧。整座寺院高大宏伟,远望绿树掩映如琼楼玉宇,巍然挺立在槐河南岸。
登斯楼也,西望太行,遥吞山色,北眺槐水,平挹波光;东连京广,国之通衢;槐河工业区拱带东北,而村之烟树楼台近在指顾间,诚一方之伟观也。
杜焕京撰于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