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老的塔冢 [复制链接]

1#

塔冢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而又古老的村庄。但是,塔冢的先人们未给今世的后辈留下有关塔冢的文字典籍记载,零星有限的古建筑、古庙宇、古树、古碑等塔冢历史源渊信息载体,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倾错误思潮影响下被损坏殆尽,致使今人言及塔冢历史源渊均不甚了了。所幸历史事实是永恒的,加之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又走上了振兴之路,目前百业复兴,文化事业大发展,华夏大地上一股恢复、挖掘、整理、保护、弘扬炎*子孙年文明历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思想的大潮勃兴澎湃,近年不断有考古文物出土,碑碣面世,还有大量典籍文献资料整理出版刊刻印行,其中就有有力证实塔冢历史悠久、村庄古老的文物、碑碣、典籍。今将搜集掌握的诸多资料和塔冢人亲历亲见记忆整理记录串缀成文,链接图示,以使人们对塔冢历史有所了解,并证实塔冢古老历史。虽然难言完整和系统,更无可能有专家学者研究认同,但事实胜于雄辩,现有的关于塔冢历史源渊的出土文物、古树、碑碣、典籍等所形成的证据链及塔冢人的亲历亲见都有力地证实着塔冢历史的悠久古老毋庸置疑。


  一、有关塔冢历史的文物、古木、碑碣、典籍及塔冢人的亲历亲见记忆


  1.商周陶鬲


  年秋,村民冯振祥在青园街东侧距塔冢居委会办公楼百余米处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发放宅基地建二层楼挖地基槽时,出土陶鬲一尊。鬲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先民烹煮食物的炊饮用具。该鬲圆口三足空腹,高与直径均约30厘米,距今已有年左右历史。实物现存孙村古物收藏爱好者杜栓处。


  2.战国至两汉时期陶用具、陶人、陶禽、陶畜、刻砖


  ①据年版《石家庄市大事记》载:“年5月,从通往栾城境内总退水渠工程区段挖出大批古代文物。这些古物大部分是战国至两汉的遗物,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灰色陶器以及陶人等,对研究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社会制度以及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物出土地点的工程,就是塔冢村东总退水渠到南焦村桥的区段。


  ②年春,重建塔冢通往东王因年大水冲毁的跨渠木桥为红砖桥时,在桥头东侧挖引水沟,出土了一批陶禽、陶畜和汉代刻砖。此类古物与10年前总退水渠工程中出土文物为同期同类,尤其刻砖更为汉代典型古物。据冯米山回忆,原五队社员多人曾亲睹这些文物,可惜人们当时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这些文物抛弃不知所终。


  3.唐代古槐与民居遗址遗迹


  ①年代前,塔冢后街冯文家门口西侧路北一株古槐,径粗近两米,树高10余米,树心已枯朽成洞,洞内可容二三人,当时枝叶尚繁茂。与现正定大佛寺内唐槐径粗与树高相当,树龄在八九百年以上,当为唐代中晚期古木。旧时冯氏家族于此树周围形成很大一片住居聚落,应是明初从洪洞县迁来的冯氏家族怀着深深的“洪洞大槐树”情愫环槐而居的佐证。可惜年代末大炼钢铁时被刨。


  ②民居遗址遗迹


  塔冢村东古运粮河南岸的田地里经常出土砖头瓦块和房屋基础遗迹,据赵书申讲,他在生产队干活时就曾遇到此类物品和遗址遗迹。


  塔冢位于汉代中期开挖的大白渠和唐代天宝年间开挖的大唐渠交汇处西南侧,按居民地形成均在水陆交通交点沿河筑屋的规律,这些民居遗址遗迹应是唐宋时代之物。


  4.宋代古碑碣


  ①塔谈村宝塔门石横额


  据《石家庄市地名志》年版本记载:“塔谈村原名‘坛村’,自修建塔后改为‘塔坛’,随当地口音又称‘塔儿谈’,以后又逐渐演化为‘塔谈’。据说塔从塔冢迁来。”


  “原塔为砖石结构,规模宏伟高大,始建于宋代嘉祐三年(公元年),在塔门石横额上刻有‘坛村众人修观音宝塔一座,计钱一千贯文,维大宋嘉祐三年戊戌岁辛酉月己亥朔戌申日……’等字。”


  传说塔冢之塔被风刮到塔谈和《石家庄市地名志》载“塔从塔冢迁来”记载,虚实两相比照两塔相似或是塔谈之塔仿塔冢之塔而建之说应成立。塔冢早于塔谈有塔应是毋庸置疑的。


  塔是佛教宗教建筑物,梵语音译浮屠,是为存经卷、法物和高僧舍利而建。佛教在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由印度传入中国,几经兴衰,到隋唐时达到全盛,“隋建塔,唐修寺”就是注脚。塔谈之塔建于宋初,塔冢之塔应不晚于唐代。塔冢传说因有一座宝塔和一个和尚坟故村名塔冢应是有根据的。那么塔冢村落形成和村名出现应不晚于唐代。


  ②小马村宋代古碑


  年代修建槐南路时,小马村出土一通宋代古碑,铭文记录了小马村的村事,碑上镌刻有“塔冢社小马村”的文字,是迄今为止塔冢最早见诸文字的记载。此事曾在当年《石家庄日报》报导。


  5.明代《获鹿县志》与东王古碑


  ①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年)获鹿知县赵惟勤创修《获鹿县志》,内刊载获鹿县辖十八社七十二乡。“塔冢社”和振头、留营、永璧、龙贵诸社同为“获鹿十八社”之一。这是塔冢迄今已知最早见诸典籍文字的记载。年版《石家庄市地名志》有明确记载。


  ②现东王村内遗存明代中期(碑文风化,年号不详,但铭文中以“我朝”口气镌刻朱棣征漠北和嘉靖十八年等诸多事件,故推定为明中期)古碑,铭文开端“真定府获鹿县塔冢社地方王村玄帝龙王庙记”等字赫然镌于碑上,此更为塔冢明代为社的直接有力证据。


  6.清代乾隆本《获鹿县志》和光绪本《获鹿县志》


  ①清乾隆元年(公元年),获鹿知县韩国赞续修《获鹿县志》,刊载获鹿县辖十八社一百八十一村。“塔冢社”仍延袭明代行*建置为“获鹿十八社”之一。

②清光绪二至四年(公元—年),获鹿知县俞锡纲再修《获鹿县志》,内载获鹿县共辖十八社一百七十九村。《获鹿县志》和《获鹿县舆图》仍载“塔冢社”为“获鹿十八社”之一,领方北、留村、郄马、小马村诸村相连之线范围内二十四村。

二、结语

文物、碑碣、古木、典籍等诸多物证、书证和塔冢人的亲历亲见,经比对链接推定,结论极为一致的指向是:塔冢历史悠久,村庄古老。其历史岁月并非始自六百年前的明初永乐年间的“洪洞大移民”,而是汉唐时已形成村落,不晚于唐代时已村名塔冢,宋代初年“塔冢社”已为行*建置,并且镌刻于宋初古碑之上。仅塔冢为社自宋代历金、元、明、清至中华民国建立废除闾邻制,沧桑岁月历时达千年以上,其历史之久远即可见一斑。

岁月悠悠,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塔冢历代先人祖辈创造的丰富坚实的物质、精神基础和这片热土上积淀的丰厚不竭的文化、文明底蕴,今人后辈应为之骄傲自豪,更应大力传承弘扬,在继承的基础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睿智聪明的头脑,开拓进取,再造塔冢的美好未来。

撰稿张家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