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笔记
TUhjnbcbe - 2023/10/27 18:0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作者作品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嘉祐进士,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工古文,所作秀洁从容,流畅有韵致,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治态度与苏轼一致。以散文著称,擅长议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著有《栾城集》。

作品导读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苏辙晚年闲居颍昌时的日常生活情景。作者从诸孙入村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题中的“文氏外孙”指文骥,是苏辙的外孙。

诗歌批注赏析评点

这首诗写了诸孙不顾饥饿困乏为作者抢收麦子,最后收麦入仓。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对诸孙的感谢与喜欢,表现了浓浓的亲情,令人倍感幸福温暖。

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欲收新麦”而不得,与“诸孙替老人”形成对比,表现出先忧后乐的情感变化;“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日舞比邻”两句中,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和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心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时,人们喜悦的心情。

2、用词生动形象,富有内涵。如“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两句中,“三夜”突出了“阴霪”持续之长,“一竿”突出了“晴日”到来时人们的惊喜,“败”突出了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则突出了人们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用词精当、形象。

3、侧面描写。题目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理应描绘孙辈收麦的情景,作者却只叙述自己“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通过写自己忙着做饭、取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诸孙的感激之情,也从侧面表现了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

#高一语文笔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