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世称“苏文定公”。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一生著述丰富,有《诗集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道德经解》《栾城集》《栾城应诏集》等。
宋神宗熙宁六年夏,时年35岁的苏辙由陈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学官改任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掌书记。此后,一直至熙宁九年十月任满离济,苏辙宦居济南三年多。
摄影:邵凯
到齐州任职是苏辙由来已久的愿望。在《舜泉诗并叙》中,苏辙说:“始余在京师,游宦贫困,思归而不能。闻济南多甘泉,流水被道,蒲鱼之利,与东南比,东方之人多称之。会郡从事阙,求而得之。”在到济南后不久所作的《送排保甲陈祐甫》一诗中,他还写道:“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
初至济南,正逢大旱,“大旱几岁,赤地千里,渠存而水亡”,灾民遍野,强盗四起,社会很不安定。苏辙四处赈灾,无暇游览济南的湖光山色,甚至“经年未尝出。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摄影:邵凯
济南素以湖山流泉之胜著称于世,苏辙原本就是慕济南的山水胜境而来。当灾荒已过,百姓生活渐趋安宁,社会秩序也日渐稳定之后,苏辙便开始在公务之暇遍游济南的风景名胜,并写下大量吟咏齐州风物的诗文佳作。这些诗作语言清丽优美、风格明快疏朗且数量多达数十首,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辙在济南三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与李师中、李肃之、李常(字公择)三位齐州太守共事,而且合作默契。与其他同僚也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公务之余,他们时常结伴出游,汲泉煮茗,酬答唱和,相从甚欢。苏辙在济南的许多诗文,都是与这些朋友的题赠唱和迎送之作。离开济南后,苏辙还常常在诗词中回忆和三位太守及诸位同僚、好友相处的美好时光。
在济南三年多的时间中,苏辙写下了数以百计的诗文,除了一些次韵、唱和、寄赠之作外,其中题咏济南风物的诗歌多达数十首,为济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摄影:李锋
在这些诗文中,苏辙曾对济南的泉水由衷地赞叹道:“应念兹园好,流泉(流动的泉水)海内无。”“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金线泉,在齐州城南)”在《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槛泉亭》一诗中,他还生动地描述了趵突泉喷涌的气势和泉水、泉亭周围的原生态风光。
摄影:邵凯
湖光潋滟的大明湖(当时称西湖)一直是济南的名胜,凡到济南的文人墨客,几乎没有不游览题咏大明湖景物的。在济南三年多的时间里,苏辙也经常游览大明湖:他曾在春风送暖、嫩柳初*时节驻足湖畔,兴致勃勃地看湖民踩藕;也曾在夏季泛舟湖上,饶有兴趣地观看渔人打鱼。金秋时节,他还和朋友们一起在湖畔煮食采自湖中的芡实;漫步在碧草如茵的大明湖畔,登临北渚亭,品尝风味鲜美的蒲莲和鱼蟹;或在月明之夜,饮酒于方桥之上。
图源:天下第一泉景区
在《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诗中,诗人以清丽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济南城内环波亭、北渚亭、鹊山亭、槛泉亭及其附近的景物,让我们大体可以窥见余年前这四座亭子的模样。
此外,他还和李昭叙供备在大明湖畔的亭子中宴饮赋诗话别,留下了《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一诗。
摄影:王琴
熙宁七年二月,他和即将离开济南、赴任河间的李师中太守宴于大明湖畔,并有唱和之作《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并叙》,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谈笑万事毕,樽罍众客俱。高情生远岫,清兴发平湖。坐使羁游士,能忘岁月徂……应念兹园好,流泉海内无。”从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离别的伤感,只看到潋滟湖光带给诗人的清幽诗兴。
济南秀美的湖光山色,给长期羁旅在外的苏辙带来了莫大的心灵慰藉,冲淡了他心中那浓浓的乡愁。济南三载,是他人生岁月中较为愉悦的一段时光。
来源:天下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