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中华书局
我叫苏辙,身边的朋友称我子由,我的亲友也叫我同叔,我哥则经常喊我阿同。
说起我哥的话我就要唠叨几句,生为双鱼座的我兼具才华与智慧,但是你们却只知道我那摩羯座的老兄,一首《水调歌头》的“兼怀子由”,让你们念了快一千年,但是你们又对我“小苏”了解多少呢,想来真是怅然,对此我很有些话要说。
那还是小时候,我和我哥一起读书,一起游荡,一起听母亲讲《后汉书》。我老爸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两次科举,一次茂才异等都没中第,不过要说我老爹真是个狠人,知道自己考试不行就把那一丝仕进的希望全推在我们兄弟头上。
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来源:纪录片《苏东坡》
那一年是仁宗嘉祐元年()三月,我老爸带我们弟兄两个过成都、经阆中、出褒斜谷、入凤翔、过长安、路渑池一路直抵京城。第二年我们就参加了进士科考试,谁料到竟同科及第,那年我只有十九岁。但是谁承想也是在这一年,我母亲突然病故,我们爷仨儿匆忙离京返川。丧事置办完毕,守孝之期亦满。嘉祐四年(),我们爷仨儿又经渝州出三峡自江陵转陆路北上,一路游山玩水,寻访古迹,同舟唱和也逍遥惬意。例如这首,我就觉得还满意:
巫山庙乌
巫庙真人古列仙,高心独爱玉炉烟。
饥乌巧会行人意,来去纷纷噪客船。
第二年春再次来到开封。这次抵京我们经历了人生中第二次重要的考试——制科。说起这次考试,其中倒还有点隐情,我的一个小兄弟李方叔在他的《师友谈记》中这样说道:
东坡云:国朝试科目,亦在八月中旬。顷与黄门公既将试,黄门公忽感疾卧病,自料不能及矣。相国韩魏公知之,辄奏上,曰:“今岁召制科诸士,惟苏轼苏辙最有声望。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如此人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欲展限以俟。”上许之。黄门病中,魏公数使人问安否,既闻全安,方引试。凡比常例展二十日。自后试科目,并在九月,盖始于此。
各位看官,您没看错,这场制科考试因我的一场病而推迟。
这场考试很顺利,最起码我这样觉得,我耿直而犀利的言辞没惹得仁宗皇帝怎样,却招来了一众大臣的激烈毁谤,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也就是说出了天下帝王的通病而已,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也是在这时,我遇见了我命中的克星。
本来制科只取了四等次的名次就让我郁闷,紧接着又命我为试秘校充商州军事推官,最可气的是当时的知制诰王安石竟不肯撰词,这弄得人多尴尬,我老爸之前就特不喜欢这个人,后来还写了一篇《辨奸论》专门怼他,我也打算以后都不理他了。
但是世事就是这样,你有诸多的不满意,但是生活还是要向前看。就在本年,我老哥到凤翔府判官任上,想必他此时写下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已经被你们阐释到了哲学的高度,但是其实这诗的原作是我,我哥的只是唱和之作,来看一下:
怀黾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这也可以看出有一个时刻提供灵感的弟弟多么重要。
一晃五年过去了,父亲在京师去世,我们兄弟两个护丧回川,治丧与守孝结束后已是神宗熙宁二年()。还朝以后我就觉得这形势不对,那个“囚首丧面”的大克星正在推行变法,他与我虚与委蛇之际,终于暴露本性。得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这一遭走过来,让我对官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不如学学陶五柳,他有“北窗”我有《南窗》:
京师三日雪,雪尽泥方深。
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
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
开户失琼玉,满阶松竹阴。
客从远方来,疑我何苦心。
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
我老哥超喜欢我这首诗,据传手抄了上百份,后来还有人说得“味外之味”,更有“王维辋川遗意”,总之我听来还是很满意。
在接下来的几年我辗转陈州(治今河南淮阳)、齐州(治今山东济南)、南京(治今河南商丘)等地,虽然做些教授、书记的文字工作,但好在有领导信任、知己周旋。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哥惹祸了:在调任湖州知州任上后,他写了《湖州谢上表》,其中有几句: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后来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老哥在湖州知州任上被人如“驱鸡犬”般拉走,下到乌台的大狱之中。老哥心灰意冷,以为是处青山或可埋骨,而想起当年夜雨对床之约又倍伤精神。好在几番周折,圣上还算开明,我们兄弟的今世之缘得以再续。
这一年的风云变幻,人世不可预料,让我明白头顶的帽子不比囊中的银子,说摘就摘,说掉就掉。
这一年我四十一岁,在傍年根的时候我写了首《四十一岁岁莫日歌》:
小儿不知老人意,贺我明年四十二。
人生三十百事衰,四十已过良可知。
少年读书不晓事,坐谈王霸了不疑。
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不知中途有陷阱,山高日莫多棘茨。
长裾大袖足钩挽,却行欲返筋力疲。
蝮蛇当前猛虎后,脱身且免充朝饥。
归来掩卷泪如雨,平生读书空自误。
山中故人一长笑,布衣脱粟何所苦?
古人知非不嫌晚,朝来闻道行当返。
四十一岁不可言,四十二岁聊自还。
此后,我老哥启程黄州,我则收拾停当南下去往筠州。
在筠州我是监盐酒税,其实就是每天在市场上晃着,卖盐卖酒征商税,环境脏乱差不说,每日账目繁琐难堪。不过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却有诗有朋友。本地太守毛维瞻是个文化人,我们经常唱和,如这首《次韵毛君见赠》:
江国骚人不耐秋,夜吟清句晓相投。
锋藏岂愿囊中脱,尾断终非俎上羞。
择地何年真得意,餔糟是处可同游。
南迁尚有公知我,人事何须更预谋?
五年后,也就是元丰八年(),神宗皇帝驾崩,哲宗即位,高后摄政,我也被召回。从元丰八年到元祐七年(),我先后为秘书省校书郎一直擢升到门下侍郎。这时的工作与生活丰富且有层次,对国务政令的执掌,与当时名流大员的交际,对年轻学子的提携,都让我觉得达到了人生巅峰。
更可提一句的是,元祐四年()十月,我以翰林学士身份为贺辽国生辰使出使契丹。我老哥在前几年的时候也曾被委以这个差事,但却“懒作燕山万里行”,想起来就觉得他虽然性格洒脱,但却怕死得紧;而我虽肺病脾疾缠身,但这劲头倒也和我后来成就匹配。
当然,话真的不能说满,这不,归程的时候一个不留神把脚给摔了,还落了病根。不过幸运的是,塞外大漠的风光也一样撩动我的诗情:
“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
(《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二副使》)
“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绝句二首》之一)
这一趟不白走,虽不像我老哥说的“归来骏马换倾城”,但是后来我买宅又修了几十间房子,你们可以自己体会,反正我是不会说的。
对了,这“乱山环合疑无路”一联是不是读着亲切。没错!大概就是那陆务观有意无意之间将此句化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说起这小子对我的诗是真的熟,他直接用我的原句大概就有数十处,至于化用我的句子就更多了。他的好朋友周必大就曾在《跋苏子由和刘贡父省上示座客诗》中说:
吾友陆务观,当今诗人之冠冕,数劝予哦苏黄门诗。退取《栾城集》观之,殊未识其旨趣。甲申闰月辛未,郊居无事,天寒,踞炉如饿?。刘友子澄忽自城中寄此卷相示,快读数过,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然后知务观于此道真先觉也。
转眼到了元祐八年(),高后驾崩,哲宗亲政,我因之前与李清臣结下的梁子,激怒哲宗,再次被贬出京,这次汝州(治今河南汝州)、袁州(治今江西宜春)、筠州(治今江西高安)、化州(治今广东化州)、雷州(治今广东海康)、循州(治今广西龙川)走了一遍。天命耳顺之际,也懂得了许多道理,看淡了许多愁绪,如次韵老哥夜坐的这首:
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熏。
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
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
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
元符三年(),哲宗皇帝驾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我们兄弟也因此承恩北归。老兄旅途疲顿,加之疾病缠身,在常州去世,我则定居在颍昌(今河南许昌市)闭门谢客,静坐参禅,教育子孙。
一生的政治起伏让我更加怯懦怕事。后来徐度在他的《却扫编》中记了我一件糗事:
苏黄门子由南迁既还,居许下,多杜门不通宾客。有乡人自蜀川来见之,伺候于门,弥旬不得通。宅南有丛竹,竹中为小亭,遇风日清美,或徜徉亭中。乡人既不得见,则谋之阍人,阍人使待于亭旁。如其言,后旬日果出,乡人因趋进,黄门见之大惊,慰劳久之,曰:“子姑待我于此。”翩然复入,迨夜竟不复出。
至今思之,仍觉对不起我这个老乡。不过既然有糗事也就有趣事,我虽对无常的天威有所忌惮,但是怎么说也曾在门下侍郎的位置混迹过,想反复欺我也是没门,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将你们拿捏得死死的,“洛党”的后生小子朱元晦曾说我“不做声却险”,还在课上和学生讲:
子由可畏,谪居全不见人。一日,蔡京党中有一人来见子由,遂先寻得京旧常贺生日一诗,与诸小孙先去见人处嬉看。及请其人相见,诸孙曳之满地。子由急自取之,曰:“某罪废,莫带累他元长去!”京自此甚畏之。
在这段时间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诗文集,读取旧诗,更是有感恍如隔世:
早岁吟哦已有诗,年来七十才全衰。
开编一笑恍如梦,闭目徐思定是谁?
敌手一时无复在,赏音他日更难期。
老人不用多言语,一点空明万法师。
回首往事,缘来缘去,科举中第时的春风得意,留连幕府时的时运不遇,贬谪筠州时的彷徨蹇屯,元祐当政时的权柄国是,到了此时都已无言再叙,或就以《省事》为要吧: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自许平生初不错,人言毕竟两皆空。
空中有实何人见,实际心知与佛同。
烦恼消除病亦去,闭门便了此生中。
我叫苏辙,字子由,我也用诗记录了那个最好的时代。
苏辙画像
《苏辙诗编年笺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4册)
[宋]苏辙撰蒋宗许袁津琥陈默笺注
繁体横排
16开平装
2
.00元
内容简介
《苏辙诗编年笺注》二十四卷,宋苏辙撰,蒋宗许、袁津琥、陈默笺注。是书以苏辙本人编定的《栾城集》、《栾城后集》、《栾城三集》为基础,析出其中的诗歌部分,参考各种年谱编年而成。底本为明代清梦轩刻本,校以今天可见的其余重要的苏辙集版本,如宋刻《苏文定公文集》(存四十六卷)残本、宋刻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存十卷)、宋刻递修本《栾城集》(存二十一卷)、日藏宋刻《类编颍滨先生大全文集》等。全书卷次大体依照底本顺序。间有辑佚者,列于相应诗歌前后。其系年考订置于注释第一条,略作解题说明,其余则为语词和典故的注释。如存有相关的倡和诗,亦附录之。书后附录传记、孙汝听《年表》、遗事(包括碑铭之类)、目录序跋、参考书目、篇目索引等。本书资料搜罗全备,系年准确,校勘精审,注释详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子课题、四川省社科联年重点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年项目、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整理者简介
蒋宗许(—),四川中江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年晋升为副教授,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年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从年迄今为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客座教授,受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三等奖,蒋宗许教授先后在《中国语文》、《文学遗产》、《文史》、《文献》、《古汉语研究》、《光明日报》、《辞书研究》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参编辞书多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及后期项目3项等。
袁津琥(—),天津市人,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明清两代文献的整理,著有《艺概笺释》(中华书局),《艺概注译》(江苏人民出版社)。整理标点的古籍有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国家“工程”、“工程重点项目”四川大学《儒藏》之《复社姓氏传略》、《复社纪事》(四川大学出版社),《潜溪录》。覆审的有《朱子实纪》、《枫山章先生语录》。
陈默(1—),内蒙古赤峰人,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讲师,师从蒋宗许先生。目前正协助蒋宗许教授进行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的系列研究。此前曾合作编纂《苏辙资料汇编》,参与蒋宗许教授主持的《苏辙诗编年笺注》、《苏过诗文编年笺注》、《龙筋凤髓判笺注》等项目的注释和统稿工作。
内页欣赏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原标题:《诗人苏辙的傲娇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