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县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吴龙贵国际大奖情结并非缺少文化自信mibmb2z1
TUhjnbcbe - 2020/7/16 16:46:00

吴龙贵:国际大奖情结并非缺少文化自信


作者:吴龙贵在“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不断获得世界认可的同时,各种国际荣誉也接踵而至。但据调查,许多“国际奖”掺水现象严重,甚至一些“国际评奖机构”已经成为一个独特行业,为中国人度身订做,从中渔利。(12月29日《人民》)近年来,耳闻目睹确实见识了不少国人获得国际大奖。本来以为,在社会越来越开放,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升的大背景下,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却不曾想到,其中原来有很多是“水货大奖”。对此现象,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感慨地说: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国际奖情结没有了,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国内学者也认为,这归根结底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外国学者这么说,我觉得是一种礼貌,因为没有比这更体面的解释了。但中国学者也这么说,就有点自欺欺人了。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但什么都往文化自信上扯,未免有些立意过高乃至离题太远。否则难以解释:国人热衷追逐“国际大奖”,但国内的一些水货大奖也照样四处横行。随手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是靠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玩转13亿人的“牙防组”;另一个是南京的“楼歪歪”前不久获得了“江苏省优秀住宅大奖”。这得掺多少水,才能有机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一言以蔽之,热衷于获得大奖并为之不择手段,不是走出国门才发生的,而是我们国内固有的一种丑陋,区别不过只是造假手段的不同,并非为了提升文化信心,而是为了追逐利益。因而,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文化层面,而是制度环境的问题。为什么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却有如此大的市场?热衷于此的不外乎企业和个人,为了商业利益,借助这类国际荣誉提升广告效应。对此,普通消费者显然不具备辩识能力,但监管部门却不能坐视不管,因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龙贵国际大奖情结并非缺少文化自信mibmb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