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15 6:05:00
从上古至今,我国已有许许多多的姓氏产生,却都有其复杂的历史缘由,有以城邑为姓,以祖先的族号为姓,以字为姓,以居住地为姓,以官职为姓,以动、植物为姓,还有以某种原因而改姓等。姓是家族的标记,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说的栾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当代栾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总人口大约有36万。栾姓源出有三一、出自姬姓,为黄帝的后裔,是用城邑为姓氏的。西周时期,周文王的儿子周书虞被封在晋,建立晋国,他的后代晋靖候的孙子名宾,被封于栾邑(今河北省石家庄栾城),世称栾宾,他的后代是以城邑为姓氏,成为栾姓的一支。(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二、春秋时期,栾书为晋国大夫(天子、诸侯所属的高级长官都称卿。卿、大夫、士通称为卿士,执掌王朝政事,卿士有左右之分)。他的后代以栾姓继承下来,成为栾姓的另一支。(见《万姓统普》)三、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是用人的名字为姓氏。西周时期,姜子牙被封于齐,建立齐国。齐惠公之后公子坚、字于栾,他的子孙后代是以“栾”字为姓氏,成为栾姓的又一支。(见《元和姓纂》)栾氏的历史名人栾氏望族里也曾出现过一些历史名人。栾书,春秋时期为晋国大夫与名将。晋景公时,他率领大军大败齐军,后来代为中军元帅。这一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时,郑国派人向晋国告急求援,栾书率兵围剿楚军,救了郑国。他手下有几员虎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因此,栾书威名也远扬列国。栾布,河南商丘人。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夺皇位而发动战争,史称楚汉相争。栾布在燕王手下为大将,在与汉兵交战中不幸被俘,当上梁王的彭越已归顺刘邦,因他与栾布在少年时为患难之交的朋友,便把栾布要了过来,在自己手下为大夫。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后,彭越因朝廷分封不公平,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被人告发,诬陷彭越要谋反。刘邦听信了谗言,便把彭越杀了,让人把彭越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并下令任何人不许收尸,违者斩首。栾布公开收尸,并亲自将彭越的尸首埋葬,被官府缉拿,要将他打入死牢。栾布当堂争辩,说:“彭越是我儿时的好朋友,我二人情同手足,就因为他发了几句牢骚,就遭杀害?难道也不能入土为安?”刘邦得知此事后,认为栾布重义气,免了他死罪。为了收拢人心,刘邦封栾布为都尉。汉文帝时,栾布做了燕相。栾巴,字叔元,出生于东汉时期。他一生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性格直爽,直言敢谏。他才华出众、学问精深,初为黄门令。汉顺帝时,栾巴做了几年桂阳(今湖南省郴州桂阳)太守,又做了几年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太守,后又做了沛相。这一年闹饥荒,因朝廷不顾百姓疾苦,坚持要花巨资营造顺帝陵墓,他上书提议应消减经费,被定罪入狱,有20多年不准回家。灵帝时任议郎,后来他因上书为陈蕃和窦武辩冤,下狱后,他绝食自尽,以死来表示对朝廷的忠诚。栾惠,字子仁,浙江人,出生于明朝时期。他待人宽容厚道,是个大孝子。年少时,他师从王守仁,后受聘于南充胄六堂学长。他母亲患疯疾后,便辞任回家照看母亲长达13年之久。母亲的饮食起居,他都要亲自安排,此孝心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赞誉。各地慕名前来拜访的学者也有很多。另外,还有春秋时期做过齐国大夫的栾施,晋朝时期做过尚书郎的栾肇,明朝时期做过通政史的栾恽。名人之多不胜枚举。栾氏望族的兴衰史栾氏望族有三支,均由春秋时期的兴盛,逐渐走向衰弱。第一支栾氏望族原居住地为栾邑(今河北省石家庄栾城),此地位于冀中平原腹地,易遭战乱。栾氏家族从春秋时期的兴盛,再到后来的逐渐衰弱,与此地常年遭受战乱有关。有文字记载,中原大地曾有过几次大迁徙:从东汉末年起,北方陷入战乱状态,迫使此地人口南迁;西晋“八王之乱”后,河北等地伴随着战乱而来的旱灾、蝗灾和饥荒,迫使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尤其是“永嘉之乱”后,战争更加频繁,屠杀、蝗灾和饥荒更加严重,迫使成千上万的灾民迁徙至长江流域;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遭受战乱,人口再次南迁;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宋王朝南迁建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史称南宋。到南宋末年,蒙古骑兵南下,建立元朝,中原地区人口又有三次大规模南迁;明朝时期,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攻占南京,夺取皇位,此时的平原大地已人烟稀少,几十里之内见不到一户人家。历次战乱,在多次人口大迁徙中,均包括栾氏家族成员。为躲避战乱,栾氏家族的成员迁往西部山区的有之,但大都迁往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一带。如今江苏省内有栾姓人氏就达两万余人,常州栾姓人氏就有三千余人。第二支栾氏望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枝,以及他的后代栾盾、栾书等,再到栾盈,栾氏家族七代卿相,权力至上,贵盛无比。晋悼公时,栾魇(栾盈生父)为晋国大夫,夫人病故后,由于栾氏家族势力很大,许多人都想与他联姻,后来娶晋国士范匄之女续弦。范匄之女随夫姓叫栾祁。栾魇死后,栾祁年轻守寡寂寞难耐,便与家丁州宾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栾盈觉得继母所作所为有伤风化,无奈,只好把州宾赶出家门。栾祁对此心怀不满,便回到范府,向其父告状,诬陷栾盈结私党要作乱。范匄信以为真,密奏已即位的晋平公。准奏后,范匄命其子范鞅领兵攻打栾盈,栾盈躲进了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城。范鞅围城一月有余,栾盈多次出城迎战,由于寡不敌众难于取胜,但竭尽全力守城。城被攻破后,栾盈被擒遭杀害。范鞅命人诛灭栾氏家族,唯独栾盈之子栾鲂缒城而出,投奔宋国去了。栾氏望族原主要居住地为西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一带。此地常年无战事,百姓生活比较安定。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朝廷派人在此发放迁徙川资与安置款,共有十八次迁民。栾氏家族也被朝廷强制迁徙各地,共有十二分支,迁徙何地无详细记载,众说纷纭,有人说,栾氏家族并未来到中原大地,而是去了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第三支栾氏望族。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为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临淄)。栾灶,字子雅,为齐国大夫,把持齐国大权长达数十年之久。栾灶死后由其子栾施嗣为大夫。齐景公时,齐国大夫高强与栾施共同掌握齐国大权。栾施与高强二人关系密切,经常聚在一起饮酒,高强因与陈无宇和鲍国不和,酒席上常说他二人的不是。高强性情暴躁,醉酒后经常鞭笞小竖(未成年的仆人)。小竖多次无缘无故遭到高强的暴打,便怀恨在心,就跑到陈无宇和鲍国那里告密,把栾施与高强在酒席上所说的话,添油加醋一起道来。陈无宇和鲍国听后都很气愤,就让小竖严密监视栾施与高强,一有动静要马上报告。有一次,小竖遭到高强一顿暴打后,连夜跑到陈无宇那里,谎称栾施与高强天亮时要派兵攻打陈府与鲍府。陈无宇信以为真,急忙跑到鲍府与鲍国商量对策。意见统一后,陈无宇和鲍国两家便联合派兵围住了栾府与高府。栾施与高强拼力厮杀,兵败后,投奔了鲁国。栾府与高府的家产都被陈无宇和鲍国二人瓜分。栾氏家族与高氏家族全部人员都被赶出临淄城,迁往外地去了。栾氏家族的成员在山东省内分布比较广泛,也是全国栾姓家庭最多的一个省份,人口主要集中在潍坊、莱阳、栖霞一带。山东省是多灾多涝地区,据统计,历史上黄河决口达一千五百九十三次,绝大多数集中在下游。据《史记匈奴传》记载:公元年,曾一次从山东灾区移民七十多万人口,(包括栾氏家族成员)分别安置在西河、上郡、会稽与陕西一带。明朝时期,山东省境内又多次遭受水灾,百姓背井离乡的很多,栾氏家族也有一些家庭迁徙到河南、安徽、河北等地,至少有二十多个分支。清朝初期,清兵入关后,八旗子弟与他们的家眷,迁徙东三省以南地区的也有很多,此时东北大地已人烟稀少。闯关东的大都是山东人,栾氏家族的一些成员,也分别迁徙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剖析家谱明支脉古人曰: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一国之治乱兴衰后世难考,家无谱则一家支脉繁衍奕世莫名,故修谱与修史并重也。近年来百姓寻根问祖热兴起,修纂家谱的也多起来,追溯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剖析家谱亦可明支脉。此文着重叙述第三支栾氏家族。山东省栖霞市有栾氏家谱一卷,由栾书坤于年修纂,现被收藏于山东省栖霞市藏家庄镇西栾家村。栾氏家谱序文记载:始祖奉旨从原址迁徙于山东省莱阳,年,栾氏后裔栾迪与原配迟氏从山东省莱阳,迁徙到山东省栖霞县藏家庄镇西栾家村。栾氏家族也有许多栾姓人氏,修纂了栾氏家谱。有栾氏家谱记载,从始祖名字排在最上面,再向下分支,按世系名字的辈分排位,以及迁徙于各地的各分支,迁往山东省境内的有许多分支,如:即墨扬头村的栾彦圣,潍坊栾家山村的栾德明,栖霞西栾家村的栾迪,以及青州、青岛、聊城等。卷中还记载,迁往外省的也有几十个分支,如:湖北省黄梅的栾宾,安徽省太和县栾家老营的栾傲,河北省清河县栾洼村的栾百整,河北省清河县后栾洼村的栾伯通等。河北省清河县栾洼与后栾洼村,也有栾氏家谱各一卷。栾洼村的栾氏家谱由本村年高德劭的栾连贵于年修纂,家谱序文记载:栾百整因躲避水灾,于年从山东省莱阳大河村,迁至河北省清河县栾洼村。为汉朝宰相栾巴之后。后栾洼村栾氏家谱序文记载:栾伯通因躲避水灾,于年从山东省烟台,迁至河北省清河县后栾洼村。据村里的老人讲,两村的始祖为亲兄弟。起初,兄弟在烟台帮人下海打鱼谋生,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正遇上水灾,只好与兄长一道来到此地,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才有了后来的栾洼村与后栾洼村。笔者的原籍为河北省清河县,寻根问祖剖析家谱明支脉,笔者同当地的栾姓人氏,都是汉朝宰相栾巴之后。显然,第三支栾氏家族,自古才是一家。(栾玉锁河北邯郸刊于燕赵都市报年8月19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