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苏东坡文化总第59期钟昱故乡行
TUhjnbcbe - 2021/2/20 7:51:00
白癜风是什么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110/5989991.html

《中国苏东坡文化》总第59期:钟昱《故乡行(外一篇)》

故乡行(外一篇)

〇钟昱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国庆、中秋双节过后,回到浙江省武义县老家,这是自大年初九离武返杭已时隔八个月,当动车穿越隧道,驶入武义北站站台停稳自动开门,就像到达终点站,几乎近半个车厢旅客蜂拥下车,走出出站口,即刻传来“请出示健康码,谢谢配合”的响亮声音,工作人员对出站每一位旅客进行严格细致检查,毫不松懈,一如既往地提醒旅客,紧绷新冠疫情防控这根弦,确保零疫情。


  一踏上家乡这片山青水秀生我养我的土地,一切都觉得那么清新、亲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倍受人们
  武川大地,处处风景;从城郊南湖到溪里温泉小镇一带转了一转,雨后的田园山水景致让人陶醉……在通往郭洞古生态村公路旁、与清水湾沁温泉度假村毗邻地段,一幢幢粉墙黛瓦古宅跃入眼帘,入口亭阁上方四季和鸣字样分外耀眼,园内过道长廊古朴典雅,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精巧别致,山水点缀鸟语花香,宅院深深古香古色,静谧清新之地,胜似江南苏州园林风光,原来,这是一个由融创金成开发的中式合院楼盘项目。犹如一座悠静古村落,成为温泉小镇一道靓丽新景观。


  次日,到了寿仙谷、平头村、樊岭脚村游览。寿仙谷从大莱口到石井里,两侧悬崖峭壁耸立,村口新增了木桥等景点,此风景区从开放前至开放后的二十多年里,与郭洞、俞源、大红岩、清风寨、石鹅岩、小*山等景区一样,身临其境不计其数,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记录了武义旅游业从景区试开放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多篇报道、文章在各级媒体播出或发表刊登,并入编《熟溪情怀》书中,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故地重游,心潮澎湃,浮想联翩,选择不同角度观崖点拍照,心旷神怡。

来到与寿仙谷相邻的平头村,这里也是峡谷地貌风光,谷底溪流清澈透明,水质好,眺望植被葱茏的山体,山巅突兀形状各异的奇峰怪石,呈现有别于寿仙谷的地貌。平头与紫溪下山脱贫村相连,阔別二十多年,目睹一幢幢砖瓦结构排屋,触景生情,勾起对往事回忆,王宅镇紫溪村是武义县最早实施搬迁下山的村,村民原居住在海抜九百多米的高山上,搬迁下山后,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当年采访时的情景浮现眼前,一篇题目为《武义县下山脱贫工作迈新步》新闻消息,內容主题以紫溪村为典型,以点带面,全县搬迁下山脱贫工作迈出坚实的一步,一九九八年七月五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并获奖。


  沿着县乡公路经下扬地段驶入G国道线,这条贯穿南北交通动脉来往车辆増多,行驶在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面上,视野开阔,感觉轻松舒畅。行至目的地——钱塘江水系源头之一樊岭脚村,武义县丘陵蜿蜒起伏,樊岭、大庙岭东西向横贯县境中部,形成武义和宣平两个河谷平地,是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钱塘江水系位于县境北部武义河谷盆地,主要干支流11条。樊岭脚村青山环抱,溪流从上游双源口水库奔流而下,穿村而过。古村水口风光怡丽,峡溪古桥、古树点缀其中,互相衬托,桥面中间两块石板,两旁由鹅卵石铺设,原汁原味,与童年时期所见县城古街路面相近。寿仙谷、平头、樊岭脚三地都有民宿,难分伯仲,是人们休憩宜居养生之地。

塘栖:静逸而清新


  趁着秋高气爽宜人舒适的旅游美好时光,前往塘栖古镇游览,了却一睹千年水乡古镇风貌的心愿。至此,足迹遍布浙北乌镇、西塘、南浔、苏南周庄、同里、木渎等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古镇,划上圆满句号。


  塘栖公交站下了车,沿着石板铺筑的人行道,步行余米,即到达了古镇景区出入口,有团队游,也有许多散客,让人觉得惊讶的是,古镇不收分文门票,跟富阳龙门古镇,形成截然不同对比,进入景区南牌坊入口,往北正对跨越古运河之上的广济古桥,走过古桥,向右拐行至御碑碼头,河岸矗立一座亭阁,内矗立一块御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年)正月初二,碑身添有碑额,镌有双龙抢珠石刻;水北街两侧店铺林立,传统老字号百年昌会等啇家入驻古街,各式各样传统不同风味糕点小吃琳琅满目,如云片糕、绿豆糕、桔红糕、麻酥糖、寸金糖、糖耦、桂花糖年糕、麻糍、干莱饼、粢毛肉圆、细沙羊尾、五花大肉粽子等,传承美食文化,处处是风景,铺铺皆美食,大饱眼福口福。初来乍到,塘栖给人第一印象是尤为清爽静谧安逸,没有像一些古镇那样,街头巷尾充满喧嚣嘈杂的商业气氛,受到中老年游客的喜爱和称赞。


  据史籍记载,塘栖古镇历史悠久,物产丰盛,始建于北宋,北宋以前只是个小渔村,直到元朝张士城拓宽运河后,人们沿塘而栖,古镇才初现雏形;塘栖古时称唐栖,苏轼有“明朝归降下唐栖,不见茑啼花落处”的诗句。文化积淀深厚,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东西向贯穿塘栖古镇,塘栖位于杭州市北部,距市中心约20公里,与湖州市下辖德清县接壤,和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相近,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素有枇杷之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文物古迹丰富,如广济长桥、乾隆御碑、郭璞古井、水北明清街、太史第弄、水南庙等,向人们讲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我一踏上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活力的水乡肥沃土地,胜过想象中的古镇模样。

漫步在京杭大运河南北两岸石板路,广济桥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桥梁,彰显独特魅力,吸引游人目光。广济桥,俗称长桥,始建于唐,明弘治二年(公元年)重建,清康熙年间修缮,南北走向横跨大运河,高峻挺拨,秀丽壮观,七孔石拱桥梁,中孔跨径15.69米,高7.75米,全长78.8米,桥面宽6.12米、桥顶宽5.2米,南北各设踏跺80级,石栏板素面,两边共有望柱64根,桥顶4柱饰有莲辩,其余为球形,桥券上刻有弘治二年字样,古往今来,广济长桥为运河两岸人们通行往来带来方便,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古镇規模发挥重要作用。如今,这座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石拱桥梁,依然默默地散发光和热,为人类服务,造福于民,除了肩负古桥原有功能重外,转换担当新的角色,成了游人聚焦的主角,为旅游业红火发展尽其所能。广济长桥是古运河仅有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是塘栖古镇景区的精华。小桥流水是江南水乡的共同特点,在一座座巧夺天工形状各异的古石拱桥梁中,其工艺造型、规模、气势、风格等莫过于广济长桥,堪称古石拱桥之冠。

纵观乌镇、西塘、周庄、同里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或大或小,河道纵横,小桥密布,窄窄街巷,悠悠古宅,粉墙黛?,风格相似,景色雷同,大同小异,相比之下,塘栖古镇深虽然在古建筑群规模不及这些古镇,但在旅游环境氛围、景区接待服务等方面胜出,待明年枇杷成熟上市时节,体验一番乘坐水上巴士游塘栖的乐趣,再度往枇杷之乡塘栖。


  长桥上一块块石板历经风雨苍桑,风险留下斑斑痕迹,跨越岁月时空,见证时代变迁,保护传承遗产,古风古韵犹存。秋风瑟瑟,我被这座千年古镇重现昔日风光,释放独特景致魅力深深吸引震撼。

钟昱,男,年11月生,籍贯浙江武义,大专文化,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系世界诗人协会浙江杭州分会会长、世界诗歌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年九月参加工作,在企业期间,先后从事铁匠、车工、文书、厂办主任;在浙江省武义县广播电视台期间,担任记者、制片人、责任编辑。有作品一千余件发表于市、省、国家级广播电视以及报刊、书籍。获第三届中国昆仑诗文奖金奖、第五届红高粱诗会先锋诗歌大赛铜奖等奖项。著有《熟溪情怀》(中国社会出版社)。

信息动态

第五届中外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为推动中外诗歌交流与发展,从年始,中国诗歌会特别创设中外诗歌大展,包括中外汉诗大奖赛、中外诗歌大赛和中英双语诗歌大赛三个项目。首届中外诗歌大展已成功举办,并于年2月11日至15日成功举办中国诗歌会年会●中国诗歌学院、白浪书院第2期作家诗人高级研修班暨诗意的行走——再聚贵州系列活动,在贵阳举办了颁奖礼,并组织到*果树瀑布、万峰湖、万峰林、布依族村寨纳灰、马岭河大峡谷等处进行了现场采风;第二届中外诗歌大展已成功举办,并年7月19日至25日在新疆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昆仑作家论坛第六届中国诗人峰会暨第十期诗意的行走:中国诗歌会与大美新疆系列活动,在乌鲁木齐举办了颁奖礼,并组织到吐鲁番坎儿井-火焰山-葡萄沟、乌尔禾、阿勒泰大草原-托勒海特草原-阿贡盖提草原-禾木洪巴斯草原、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五彩滩、布尔津、禾木村、喀纳斯、克拉玛依百里油田、魔*城等处进行了现场采风;第三届中外诗歌大展、第四届中外诗歌大展已分别于年11月、年5月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


  第五届中外诗歌大展现已启动征稿,欢迎广大海内外诗人踊跃参与!其中,第五届中外诗歌大赛具体情况如下:


  奖项激励:设金奖、银奖、铜奖,颁授获奖证书和金属奖杯。获奖作品在我们旗下微刊或电子刊进行宣传,并编入纸质杂志《中国易安诗词文艺》进行推介。到现场者,现场颁发获奖证书、金属奖杯,赠阅样刊;不到现场者,获奖证书、金属奖杯和赠阅的样刊将在活动之后组织快递(我们付快递费)。


  评选机制:初评→复评(复评通过者有获得铜奖资格,被我们旗下的微刊或电子刊宣传推介)→终评(由主办方公布结果并颁奖)。


  现场活动:邀请复评通过者参加拟于年4月10日至12日在山东青州举办的第五届李清照诗词艺术节●第五届中国风雅颂诗歌颂读节暨第三届中国蒹葭爱情诗歌论坛系列活动,在青州市里某酒店举办颁奖礼,召开研讨会,并组织到青州博物馆(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赵秉忠状元卷)、范公亭公园、李清照故居(归来堂,李清照纪念祠)、顺河楼、青州古城等处采风。


  征稿要求:诗歌限6首,每首限30行内,不分行者每首限字内,题材、诗型不限,风格不拘,要有诗味、有内涵、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简练、有佳句、有技巧。稿末须附字内个人简介,以及联系地址、电话、
  投稿方向:cfpc

.
  截稿时间:年3月12日。

中国诗歌会

年1月19日

关于我们


  苏轼(年1月—年8月),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嘉祐二年(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年),为*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任职于惠州、儋州。宋徽宗时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极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庭坚并称“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与*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中国苏东坡文化》,研究传承、创新发展东坡文化,发掘推介具有类似特质的诗歌文学和艺术作品,在推出纸质杂志同时,常态化推出微刊和电子刊,并组织有关线上线下活动。


  总编:张光国


  网站:中国诗歌会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苏东坡文化总第59期钟昱故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