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庙赋
苏轼
◆提示◆
本文选自《东坡七集》。作者于年出川赴京(今开封)应试,途经湖北秭归,瞻仰屈原庙时所作。
屈原庙,又名清烈公庙,遗址在秭归城东的屈原沱上。唐元和十五年(),刺史王茂元在屈原旧宅上建“楚三闾大夫先生祠”,宋神宗时将祠改庙,元、明、清时又多次重修。
满怀报国立功雄心出川应试的苏轼,面对屈原庙,心潮起伏,对屈原的高风亮节,无限景仰,对屈原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对后世少数人非难屈原的言论,则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而世风的颓变,更使作者无限感叹和无奈。
◆原文◆
浮扁舟以适楚兮,
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
曰惟子之故乡。
伊昔放逐兮,
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
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
人固有一死兮,
处死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
俯千仞之惊湍。
赋《怀沙》以自伤兮,
嗟子独何以为心。
忽终章之惨烈兮,
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
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
独嗷嗷其怨慕兮,
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
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
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托江神以告冤兮,
冯夷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而见帝兮,
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
独惸惸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
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
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
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
随俗变化斲方以为圆。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又或为之臣佐。
变丹青于玉莹兮,
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
宜夫人之不吾与!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
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
君子之道岂必全兮,
全身远害亦或然兮。
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作者:苏轼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执*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庭坚并称“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编审:秦晓梅
编辑:王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秭归文联
收藏文联电子书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