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石家庄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中国古代最长
TUhjnbcbe - 2022/9/16 18:57:00

石家庄,简称“石”,旧称石门,是河北省省会。地处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中南部,是河北省的*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这里的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这里的赵州桥是一座位于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之为正名。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

苏味道:

苏味道,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唐代*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

自幼聪颖,并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跟随名将裴行俭攻打突厥。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武后强权当*时,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处事模棱两可,时有“苏模棱”之称。

神龙*变(年)时,阿附张易之,贬为眉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于今栾城县苏邱村。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全唐诗》录其诗十六首。

韩山童:

韩山童,元末民变*(红巾*)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元史·顺帝本纪》作颍州)人刘福通。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河堤坝。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同时在河道中埋设一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河天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动,韩、刘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韩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地县令急调*队围剿。韩山童不幸被俘,随即被杀害。儿子韩林儿被刘福通立为小明王。

韩林儿:

韩林儿,栾城人,元末大宋红巾*领袖。

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

龙凤十二年(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途径瓜洲时,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但此事是否为朱元璋所策划,至今仍未有确切的定论。

杜太后:

昭宪太后杜氏,定州安喜县(今河北新乐市杜固镇杜固村)人。宋宣祖赵弘殷之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之母。赠太师杜爽长女,母为范氏。

初以赵匡胤为官尊崇,受封南阳郡太夫人。治家严毅,颇通礼法。赵匡胤即位后,尊为皇太后。

魏收:

魏收,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北魏骠骑大将*魏子建之子。

出身巨鹿魏氏,机警敏捷,颇有文采,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初仕北魏,拜太常博士。再仕东魏,拜散骑常侍、中书侍郎、修撰国史。北齐建立后,拜中书令、魏尹、秘书监、著作郎,迁特进、尚书右仆射,掌管诏诰,总议监五礼事,参与修定律令。天保八年(年),加太子少傅。武平三年(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

天保二年(年),魏收受命撰写北魏历史,联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人辑有《魏特进集》存世。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量移江阴令。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又为袁州刺史。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

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役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李端:

李端,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

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乐毅: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曹彬:

曹彬,字国华,真定郡灵寿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北宋开国名将、外戚,宋仁宗曹皇后祖父。

后汉乾祐年间,起家成德*牙将。后周世宗时,奉诏出使吴越,累迁引进使。严于治*,明重*纪,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为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乾德二年(年),参与灭亡后蜀,迁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年),灭南唐、伐北汉、攻辽国,迁枢密使。雍熙三年(年),作为东路*主将,跟随宋太宗攻打辽国,孤*冒进、兵疲粮乏,导致岐沟关之战大败,坐罪降为右骁卫上将*,起为侍中、武宁*节度使、鲁国公。

宋真宗即位后,迁枢密使。咸平二年(年),逝世,时年六十九岁,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谥号武惠。孙女成为宋仁宗皇后,追赠太师、尚书令、冀王。曾外孙女成为宋英宗皇后,改封鲁王。

李峤:

李峤,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杰出*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胸怀大志,饱读经史。以门荫入仕,起家校书郎,迁监察御史,转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历任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经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受到牛李*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唐武宗即位后,入朝为相,执*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拜为太尉,封为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绝唱。唐宣宗继位后,忌惮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年),病逝于崖州。唐懿宗即位,追复官爵,加赠尚书左仆射。历朝历代评价甚高,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成为封建时代六大*治家之一。

李华: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为隋朝尚书左丞李孝威的玄孙,唐朝安邑令李虚己的第三子,唐代大臣、著名文学家。

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郭圣通:

郭圣通,真定槀县(今河北藁城)人。东汉王朝第一位皇后,光武帝刘秀妻子,阳康思侯郭昌之女,真定王刘扬外甥女。

更始二年(24年),刘秀征战河北时,为了拉拢真定王刘扬,决定迎娶郭圣通。刘秀称帝后,同阴丽华一起册封贵人。为了安抚河北派势力,成册立为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建武十七年(41年),因“行事有吕霍之风,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废去后位,封为中山国太后,迁居北宫。建武十九年,皇太子刘彊(长子)让位后,改封为沛国太后。

甄宓: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建安四年(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年),曹操率*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延康元年(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初元年(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初二年(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初七年(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晋朝*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

工于诗赋,少有文名,为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八王之乱时,效力诸王,累迁并州刺史,封广武侯。永嘉之乱,坚守晋阳九载,抵御汉赵和后赵的入侵。晋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将*、都督并冀幽诸*事。并州为石勒所陷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约为兄弟,惨遭杀害。太兴三年(年),平反昭雪,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愍。

李从珂:

唐末帝李从珂,本姓王,字从珂,镇州平山(今河北平山)人,后唐末代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养子,母为宣宪皇后魏氏。

端谨稳重,沉默寡言,勇猛刚毅。跟随李嗣源征战四方,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长兴二年(年),出任左卫大将*、西京留守。三年(年),拜检校太尉、凤翔节度使。四年(年),晋封潞王。应顺元年(年),废黜后唐愍帝李从厚后,自立为帝,年号清泰,从善如流。

清泰三年(年),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大辽*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终年五十一,葬于徽陵。

王士珍:

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牛家庄(今河北正定)人。近现代*治人物,北洋三杰之首。

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绩,得到袁世凯的青睐,历任**要职,直至陆*部长、总参谋长和*府总理。年,退出*坛,隐居北京。年5月,任京师临时治安会长、京师救济联合会会长等职。

李杲: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国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将*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佗:

赵佗,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南越国建立伊始,赵佗实施“和辑百越”*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使岭南地区从落后的刀耕火种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前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前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前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馀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你是知道哪些石家庄历史名人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家庄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中国古代最长